中文EN
???
当前位置:首页 > 详情页

2022年全国两会,来自中国中铁的声音

来源: 时间:2022年03月14日 浏览次数: 【字体: 打印

  北京讯  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分别于3月5日、3月4日在北京开幕。来自中国中铁的李长进、刘自明、王传霖、秦顺全、高宗余、王杜娟等6名同志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了此次盛会。他们不负重托,认真履职,聚焦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为国家建言献策,在全国两会上发出了铿锵有力的“中铁声音”。

  “2014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铁装备首次提出了指引中国制造业发展方向的‘三个转变’,我们始终牢记嘱托,研制出了世界最大直径15.08米与最小直径3.5米TBM、首台紧凑型超小转弯半径硬岩TBM、首台高压水力耦合破岩TBM等一大批具有开创性的产品,盾构产销量连续十年国内第一,连续五年世界第一。”全国人大代表、中铁工业旗下中铁装备集团副总经理王杜娟在河南省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发言时说。

  王杜娟认为,未来的挑战,一方面是隧道掘进机的应用范围向更深更大更复杂的工程施工领域迈进,对产品技术先进性及可靠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是需要在智能化、数字化、新型破岩方式、关键部件国产化上更进一步。制造业企业只有锚定技术和管理创新方向不断努力,练好内功,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在世界竞争格局中脱颖而出。她建议,一是要加强专利保护、促进专利维权;二是要加大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支持力度。

  3月初,住鄂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杨松作为第一提案人,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铁专家委员会名誉主任、中铁大桥院首席专家高宗余与郭跃进、马骏、何建华等3位全国政协委员共同联名,向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提交联名提案《关于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区域发展差距加大问题的建议》,建议实施差异化的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战略。

  针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的预期指标,全国人大代表、中铁大桥局原董事长刘自明认为,这是在高基数基础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他表示,去年以来,湖北省大力构建“51020”现代产业体系,形成了大型骨干企业顶天立地和中小微企业铺天盖地格局,对未来湖北经济的健康发展必将产生重大推动作用。无论大企业自身产业链是否完整,其发展都需要大量中小企业进行产业链上的补充。他建议通过促进产业链融通,构建大中小企业紧密协作、融合发展的产业生态,支持大企业做强做优,支持中小企业做专做精,推进产业链固链强链补链,形成优势互补、相互支撑、共享发展的良好局面。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产业优化升级,突破供给约束堵点,依靠创新提高发展质量等内容,全国人大代表、中铁上海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传霖认为,进入新时代后,我国建筑业发展不能光靠数量,更要靠质量,建筑业亟待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管理效能和市场竞争力。

  王传霖建议,一是在信息化软件领域,希望国家相关部委能够组织技术攻关,推广使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减少安全隐患。二是我国建筑业智能化建造还处于初创期,在人工智能装备、设备,尤其是人工智能设备的相互连接方面还存在着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加大发展力度。三是大力提倡绿色环保理念,建筑业是一个高耗能“大户”,要利用信息化、机械化、装配化减少能耗,降低污染。四是希望国家相关部委出台引导性、扶持性的金融政策,引导国内企业进行信息化、智能化创新。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科技创新的内容,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常委、湖北省委主委,中国工程院院士,中铁大桥院董事长秦顺全表示,报告对科技创新工作的安排可以说是浓墨重彩。科技创新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具有巨大潜能,必须依靠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坚守初心使命,服务于经济社会的行稳致远。

  秦顺全认为,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根基,只有实施长短结合的国家规划,开展立足国情的体制改革,才能推动科技创新走上规范化、体系化的道路。建议国家实验室要从建设创新型科技强国的角度出发,突破世界前沿的重大科学问题,攻克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技术,率先掌握能够形成先发优势、引领未来发展的颠覆性技术,确保国家重要安全领域技术领先、安全、自主、可控。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要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要求,全国人大代表、中铁工业旗下中铁装备集团副总经理王杜娟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一大批重大技术装备实现了自主研制和进口替代,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业实现了长足进步和快速发展,但仍需解决示范应用不畅等问题,只有这样,更多重大技术装备才有望走出国门,成为“新国货”。     (邵军体)